close

梁惠美:學習接受坦然面對(完結篇)








“患上癌症對我來說是一種祝福,現在我只需上半天班,另外半天在家休息;老公也答應把房子裝修得更舒服、漂亮;讓我重新與神連接。”


因為接受,梁惠美坦然面對癌症;也因為接受,梁惠美找到了生活中的快樂泉源。所以,當家中長輩診斷出正處于癌症末期時,不論是病患或親屬,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去接受,並坦然地面對。


由于生命無價,臨床上“不惜一切,盡力搶救”,似乎成為規矩。即使在臨近生命的終點,年邁的癌症患者可能還在接受化療。事實上,年邁癌末病患接受化療是否道德?


臨床心理治療師梁惠美認為,年邁癌末病患是否該接受化療,及讓他們接受化療是否道德,兩者無法相提並論。患者是否該接受化療、開刀等治療,到底是要生命還是道德,我們可從兩個不同的立場來衡量:


一、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,他們的職責是救人,所以會運用所有懂得的醫藥知識,竭盡所能搶救生命。當然,在進行各種治療前,他們會事先確定患者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及能否承受治療的壓力。


二、站在患者的立場,他們所要求的是得到其他人的尊重。一個80歲的癌末病患,絕對有權利選擇繼續接受治療,抑或不再進行會削弱身體抵抗力的電療、化療,或開刀,親友都應該以尊重他的意願為優先考慮。


雖說病患有自我選擇的權利,但其中有個盲點是我們給予無限量支持時應該考慮的:即患者是否在完全清醒及瞭解的情況下做決定。


患者在做決定前,須對病情、治療副作用、治療過程等,擁有足夠認知。同時,患者精神狀態與意識必須清醒與清楚,以免在意氣用事或糊里糊塗的情況下做出錯誤決定。如果病患處于迷糊、憂鬱、生氣等情況中,身旁親友有必要在他做決定時提供適當協助。


平心接受,舒服過日子


“或許,你沒有辦法看著至親的人放棄治療而在‘等死’,也許會因他們放棄治療后的離世,而譴責自己沒有盡力去救他們。其實,無論是誰,都有離開我們的一天,不管我們是否願意,不管我們是否對他的離開感到不捨,都無法阻止它發生。更何況,年邁病患在接受化療時,也面對著一定風險;一些病患離世,原因並非癌症本身,而是無法承受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。”


“當我的姑丈證實患癌后,在新加坡著名醫院當護士的侄女馬上為他安排治療。經過放療與化療,成功控制腫瘤,並在之后進行了切除手術。手術后第一個星期,傷口復原得很好,可是他卻在第二個星期時因為發炎而逝世。姑丈的逝世,讓姑媽感慨,如果當初免去開刀,他可能就不會在短短兩個星期內離開,或許還能多活兩個月或兩年。”


很多時候,我們會覺得請最好的醫生,接受最先進的治療就有康復機會。其實,對未來,我們所能掌握的非常有限。如果選擇治療,病人可能無法承受副作用;選擇放棄治療,又害怕那不知盡頭在哪的無助感。這真是一個令人難以抉擇方向的路口。


所以她認為,無論選擇什么,最重要是能平心接受。當懂得接受后,就不會再做掙扎,就能讓自己舒服過日子。也因為接受,她能把心靜下來與女兒玩,好好過每一天,而非一味吵鬧埋怨。


此外,她還開玩笑地表示,患上癌症對她來說是一種祝福,因為現在她只需上半天班,另外半天在家休息;老公也答應把房子裝修得更舒服、漂亮;而且因為患癌讓她重新與神連接。


接受、放下、走下去


針不刺到肉不知痛。癌症或治療所帶來的不安、恐懼和不適,就是主治醫生也無法真正瞭解,只有病患本身能真切感受到那種痛苦、無助與痛楚。


病患如果想將自己精神上的痛苦減到最低,就該懂得如何接受、放下,然后繼續走下去。“我覺得接受很重要,它是一個關鍵,也是一個轉捩點。當初獲知自己患癌后首三個月,我覺得很難受,因為無法看清楚前路,未來對我來說是個未知數,這讓我感到很無助及彷徨。不過,在接受自己患癌這個事實后,所有痛苦都變得不再那么痛了。


“在這期間,我不斷思考,並往心靈深處探索。其他一切對我來說都不重要了,房子、車子、丈夫、孩子和父母都將在我生命結束那一刻不再屬于我。對于醫生的治療,我是抱著嘗試的態度,因為人的能力非常有限,人對癌細胞的認知是那么微不足道,沒辦法解釋癌細胞的形成,也無法掌握它。就算我請了最好的醫生,進行了最先進的治療,但沒有人能給我一個肯定答案,告訴我,我還能活多久。”


弄懂癌症,掌握相關知識


癌症,給人的第一個感覺往往是“絕症”,當醫生宣判是末期癌症時,更令人覺得“世界末日”來臨了,更何況是年邁的末期病患。


常言道:久病無孝子,長期治療對身體所帶來的疼痛及生活上的種種不便,常常令病患及其子女疲于應付,導致一些子女對病患缺乏耐心與關心。患者家屬該如何進行心靈上的調適?


曾為乳癌患者,梁醫師以乳癌為例表示,癌症在發現以前和之后,並不會帶來多大痛苦或不便,除非是到了癌細胞已經擴散的最后階段,但那可能只是幾個月時間。“一般上,患者會在手術后的康復期和化療階段,感到比較虛弱,只要過了治療階段,體力恢復后就能像平常人一樣。


不過,如果病患陷入不安的精神狀態中,就可能會影響自己和家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。這時候,患者家屬所要學習的也是接受。人必有一死,與其每天提心吊膽擔心爸爸不知何時會離開,倒不如樂觀面對,多活一年就獲得多一年的快樂。只有適度調整個人思維,才不會造成精神負擔。


梁惠美提了好多次的接受,那要怎么做才能懂得接受?首先,我們應樂觀看待已發生的事情,然后多做思考。很多時候,害怕源自于不懂,只有把癌症弄懂了才能說服自己接受,才能知道她並沒有想像中可怕。


為了讓自己對癌症更加瞭解,我們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幫助,聆聽其他人的意見,從相關書籍中獲取知識。當我們發現了他的真面目,就會知道,初期癌症只要接受治療及照顧得好,並不會奪走你的生命。掌握越多相關知識,我們就越能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而之前的恐懼與不安也會逐漸舒緩,最后就能安然接受患癌的事實。


靠信仰及專業,走出恐懼


梁惠美用6至9個月時間,終于讓自己進入了狀況,靠著神的力量,她找到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,生活變得更豐盛與精彩。她表示:“相信祂能醫治我,因為祂覺得把我留在這世上還有用處,還能給其他人心靈上的治療。當我找到答案后,心也安定了下來。這時候,我清楚知道自己不想這么快離開這世界,離開丈夫和女兒。”


靠著個人信仰與專業,她從癌症的恐懼中走了出來。其實,所有癌症患者也能和她一樣找到心靈依靠。她表示,無論信奉任何一種宗教,在危急來臨那一刻,每個人的心都會去尋找那至高力量,“因為我們瞭解到有一股超乎自己能力的力量,能幫我們解決眼前難題。例如,旱災時,人們會向上天跪求降雨;面臨車禍剎那,也會向心中的神明祈求轉危為安,只不過大家所使用的方式不一樣。”


就如一個六十幾歲的博士,在被醫生確認為乳癌患者后,並沒有鬱鬱寡歡過日子,反而更積極面對人生。她相信:God Make No Mistake。神選擇在這個時候讓她患上乳癌,並不是因為她不小心弄錯了,而是有某種旨意。因此,她接受這個安排,帶著安定、坦然的心情,經歷開刀、化療的階段。


后記: 勇于接受每一個挑戰


生老病死乃生命必經之路,是誰曾經過說 “Life Is a Journey, Not a Destination”,是的,人生之精彩在于生命的每個過程,而不是終點的結局。在面對生命的每一個難關,我們皆希望每一人都能勇于接受每一個挑戰,贏了,從此開拓生命之路;輸了,我們也無愧于心。祝福所有癌末患者,平安喜樂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南崇明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